2010年是山东中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的第10个年头。10年间,中顺成为长江以北的大型高档生活纸生产企业。特别是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中顺集团精心谋划,果断决策,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巩固拓展市场空间,去年集团销售收入、上缴税金都实现了成倍增长,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近期,中顺工业园一期工程的竣工投产与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中顺集团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产能和竞争力将有更大更新的突破,对山东东平县的经济发展也将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向上看齐 优势合作
10年前,公司董事长陈树明创办中顺时,整个公司只有1台国产纸机,年产值不到100万元。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墨守成规的造纸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陈树明瞄准行业前沿,敢于向行业领先者看齐。2000年,他开始与广东中顺集团合作,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确立了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产品定位,确定了打造江北最大生活纸生产基地的企业发展定位。
2002年,他抓住国内纸业发展的机遇,挖掘高档生活用纸的市场潜力,率先入驻东平工业园建厂,全面实施快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快速抢占市场、快势膨胀发展的“三快”战略。据介绍,中顺先是投资5000多万元,新上10条国产1575生产线,年产值达8000万元,又增加投资1.5亿元,引进日本BF-10高速生产线,实现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步跨越。
但是,在现代化、国际化竞争中,企业不仅要靠规模、靠质量,而且必须打造自己的企业品牌,拥有自己独立的市场开发体系。因此,2007年,陈树明再次果断判断,终止了与广东中顺纸业的合作,毅然甩掉拐杖,迈开发展大步,开始探索企业发展的第二步跨越。
抓住机遇 跨越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一些行业、企业受到冲击。陈树明认为,这对于中顺来说是机遇大于困难。他认为这正是中顺低成本扩张的好机遇,是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的好机遇,是做大做强企业的好机遇。2009年9月,陈树明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大项目建设调度会,看到了兄弟企业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加之东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构建中顺园中园的建议,更让他坚定了打破常规、跨越发展的信心。
经过近一个月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公司确定了建设中顺工业园的战略抉择。在新的征程,中顺制定了“品质立市、规模求效、速度取胜”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创知名品牌、做百年企业、争同行一流、打造国内最大高档生活用纸生产基地”的奋斗目标。2009年10月,总投资10亿元的中顺工业园建设迅速启动。
10亿元,相当于原造纸厂投资的10多倍。企业规划利用3年时间,新上日本BF-EX高速生活纸生产线2条、意大利、韩国加工生产线30余条,最终形成20万吨高档生活纸的生产能力,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利税3亿元,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将跻身全国前三强。
精到运作 园区好开端
10亿元的投资从哪里来?陈树明有独到的理论。在他看来,做企业关键是“运作”二字,一是资源运作,二是资金运作。资源运作,就是把握好各种人力、物力资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金运作,则是要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大胆拓宽融资渠道,不仅要注重自我积累,争取当地金融部门支持。尤其重要的是,要大胆把眼光投向境外金融机构,引“大资本”,干“大手笔”。在中顺工业园建设中,他与新加坡星展银行进行融资合作,大胆吸纳对方的进口设备融资,有效地破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目前,企业进口的原材料,全部通过国际信用证,用美元进行结算。这些都有效降低了企业资金利用成本,实现了国际化、低成本、高效率。
中顺工业园工程占地33万平方米,新建厂房6万平方米。截止目前,中顺工业园一期工程全部竣工投产,新引进日本BF-EX进口高速生产线及部分韩国、意大利加工设备都已投产。中顺工业园二期工程建设目标是计划2010年3月引进日本BF-EX第四条生产线,预计2010年6月底投产,规划第五条生产线合作协议。2009年11月中顺集团与泰安华伟集团合作,成立了山东中顺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婴儿纸尿裤、湿巾、卫生巾高端产品。中顺卫生用品公司预计先期投资5.6亿元,此项目争取2010年10月投产。中顺工业园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20亿元、利税3.6亿元。
在陈树明看来,中顺要把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和二期工程的启动作为良好开端,增上新项目,谋求大发展,促进集团自身实力的进一步成长壮大,提升集团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