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光集团林务事业部、黄奕聪基金会考察项目区新农村建设
近日,为深入了解海南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区农村现状,黄奕聪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苏蔷华女士,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金光集团林务外宣部总监蒋伏利,金光集团林务事业部总经办主任马兆文陪同下,前往定安、琼中、儋州等市县农村调研。据了解,黄奕聪慈善基金会将通过产业带动方式,在海南山区农村选取一个村庄作为试点展开“和谐社区构建”工作,帮助农民找到自主经营并可永续发展的模式,以期借此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面貌,同时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发展。
考察成功案例、汲取经验
为了更好的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更有效的开展“和谐社区构建”工作,考察团一行,先行来到海南省海口市永兴镇博学里村考察生态社区建设,力图从海南第一个本土乡村社区建设中汲取经验。
博学里是一个仅有300余人的火山口古村落,在陈统奎(博学里第一个大学生)的带动下,把村里的能人组织起来,成立博学里村生态社区发展理事会,设定将博学里从一个传统农村,转型成为一个结合有机农业、生态保育和休闲体验的教育基地的愿景,致力于创造一种可以成功地延续至无限未来的生活方式,代表一种解决日渐恶化的社会、生态与精神环境的有效可行方式。
考察中,基金会一行与理事会的骨干进行了一次深入座谈。从构建博学生态村愿景的由来,到民主选举理事会成员,再到村落集体的愿景创造,以致具体活动的创办等等;大到整体框架,小到具体细节,层层探讨。座谈中,陈统奎先生特别强调,“民主选举理事会是生态村建设的基础,这不仅关乎团结大局,而且也会深深地影响理事会的运行。”
苏蔷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借鉴博学村的本土实践成果,帮助更多的村落走向现代化道路,让村民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仅仅扮演一个引导者,同时,我们也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引导进一步推广永续发展的理念。”
蒋伏利教授在考察博学村之后对记者说,“以产业带动方式,开展'和谐社区构建'工作的立意是好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点是我们要做什么,亦即,我们找到什么样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成致富的预期,如果这个点找不到或者找的不对,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我们要深入农村,作一系列的考察和调研,一期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当然,可以联合高校专家成立专门的课题组具体统筹并跟踪指导该项目的落实和推进。”
深入农村、了解现状
考察团一行随后深入3个村落进行了考察,先后与30多名村民展开了座谈,通过直接接触和交流,了解最底层农民的现状和需求。
在考察的4个村落中,平均家庭年净收入约500元,其中,年净收入超过1000元的家庭微乎其微,这让当地村民挣钱致富的愿望极其迫切。但是,现实的残酷,又让他们的愿望犹如空中楼阁。
考察中,村民纷纷表示对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深有兴趣。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全年暖热,雨量充沛,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温带和亚热带为优,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可收获2至3次。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考察中琼中县罗杰村村民就对种植槟榔、橡胶深感兴趣,然而,至今为止,在罗杰村里从村委会到每一个村落都没有修道路,这让村民对于发展经济作物深感迷茫。
在座谈中,定安县谢村民说,“我们学历低,资源少,想搞些种植和养殖既没有本钱,又不懂技术,只能这样一年一年的过。”
科学规划、描摹愿景
考察人员一行回到海口之后,当即进行会谈,分析近期考察情况的同时,作下一步规划。据悉,黄奕聪慈善基金会将会通过邀请高校或社会团体组织相关人士参与整体构建活动,通过资金与人才的有力结合,帮助农民走上致富永续发展之路。
苏蔷华女士表示,在整体活动展开之前,系统全面的调研工作不可缺少,下一步,我们将会通过基金会自身影响力吸引专业人士的参与,深入3个村庄考察地理、资源、环境等因素,最后综合考虑选取一个可行度较大的村庄作为试点展开“和谐社区构建”工作。同时,我们将在调研数据整理的基础之上,帮助村民找到一个可行性最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更远一步,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成立民主核决组织,让他们在实践致富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以致改变农村整个面貌。甚至,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组织,让村民主动捐献个人收益中的一定数额用来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如此不断,这将是永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蒋伏利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谐社区构建的路还很长,而且必定会遇到很多挫折,但只要去作,就一定会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