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县芎林乡纸寮窝曾以竹造纸走过百年风华,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内涵,仍然遗留在这个单姓聚落内。

纸寮窝造纸文化发展协进会理事刘邦平双手环抱的就是石轮,早期用牛力拉动石轮以碾碎竹料。
台湾媒体报道,新竹县芎林乡纸寮窝造纸有200多年历史,1961年后走向落没,纸寮窝内90余户,早期都参与造纸,是北台湾金纸主要产地,由台当局、县府投入近千万建造的纸寮窝造纸工坊昨天揭牌,让早期造纸手艺风华重现。
据报道,纸寮窝小区不到百人,是一个“刘姓”典型单姓的聚落,也是以造纸发迹的传统产业聚落,过去200多年以造纸业维生,随着时代变迁,这项极具特色的地方产业没落,纸寮窝虽已步下产业舞台,但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内涵,仍飘散着自然朴实的魅力与风情。
世居当地的刘邦平说,刘氏家族200余年前由广东省饶平县渡海来台,进入芎林山窝从事造纸,他们年幼时,还看过满山桂竹密布,大人们采嫩竹造纸的过程。
刘邦平说,造纸需选用竹笋刚出长2小叶的嫩竹,取竹子时,大人砍后就往山下丢,怕伤到小孩,还禁止小孩靠近,采下的嫩竹排放池塘,采一层竹子、一层石灰,得泡2个月。泡好后,再浸入清水约2个月并发酵,再制纸,费时耗工。
纸寮窝的环境优美,承载的悠悠历史与文化氛围,自然生态依旧丰富,展现客家聚落的深度和静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