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2010年一季度公司亏损3205.95万元,折合每股亏损0.049元。报告一出,21日华泰股份股价大跌,连续3日的跌幅超过20%,今日更是伴随着大盘的下行再度大幅下挫。突如其来的一季报大棒打晕了众多股民,深度被套的部分股民质疑,仅仅一月前的年报尚且靓丽无比,怎么现在就变成了亏损?
股民质疑财务报表有问题
在华泰股份的股吧里,有股民质疑华泰股份一季报的每股收益竟然为-0.049。他认为从报表来看,有很大问题。
股民质疑一:在收入增长50%的时候,为什么营业成本大幅增加如此之多?营业成本的构成是否合理?对比山鹰纸业的财务数据看,山鹰纸业的出货在增长63%的同时,营业成本才增加49%。
质疑二: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预收账款增加很多,公司解释为“主要系本期市场形势较好,预收款单位增加所致”,说明市场环境非常好,好到很多客户已经需要先付款才能提货,那为什么公司毛利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这与其他纸业公司是背道而驰的!
质疑三:营业税金及附加增长率2881%,公司解释为收入增加导致增值税增加所致。如按照公司的说法,那收入增加的同时成本增加的更多,增值税的抵扣应更多才对,增长率应小于收入的增长,为什么反而增加的那么多?
质疑四:销售费用增长为84%,费用基本快要相对上期翻倍,为什么运费会成倍的增长?同期的山鹰纸业也是因为产能增加运费增加,但是只增长了32%,这是说明华泰的销售费用管理是否有问题呢?
质疑五:管理费用增加126%,公司解释是“人工费用增加主要系人工费用及河北华泰管理费用增加所致”,为什么公司的管理费用增长大大超过收入增长?华泰的管理能力遭到了很大质疑。为什么人工费用会增加那么多?从以上分析来看,华泰的第一季度在纸业行业背景较好的时候,出现了亏损,并且是在年报利润超好的情况下,更值得怀疑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也有股民指出,如果这个报表是可靠的,那这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就更需要质疑了,是否还有投资价值?并要求公司出来给一个合理解释。
又一出“黑幕”上演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结合之前华泰股份09年报时的风波,从市场表现看,很明显就是上市公司的又一出黑幕。据媒体报道,2010年3月23日,距离华泰公司发布年报的前一天,华泰股份大跌7%,疑是年报没有大比例送配的消息被提前泄露,机构提前斩仓出货,散户被套。
该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事情在证券市场里太多了。股民的质疑说的都是大实话。财务报表怎么做都可以解释。财务报表里有几项都是他们随时可以做手脚并给出解释的,像所得税的影响、非流动资产的处置这些项目,他们什么时候处置、什么时候放到报表里都是他们说了算。这些根本无从考证,而上市公司对此也肯定都有各种解释。
“亏”背后有两种可能
具体到华泰股份的年报靓丽而一季报大亏,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大股东想减持,配合业绩,加上当时人民币升值,造纸行业行情不错,他们可以拉抬股价,套现的时候有个好价钱。而有些接盘的比如机构,想介入这只股票,但又不想买在高位上,那就先配合大股东把股价拉起来,之后再通过坏消息把股价砸下来,他们再在低位把股票捡回来。这样既降低了他们的买入成本,大股东也从中获利。
另外一种可能是,本来这个公司业绩很好,但开始走下坡路,可能内部人和机构都知道了,于是前期把股价提起来了,把这些钱已经赚完了,现在就不计成本地往下砸,那些高位接盘的股民就肯定是一个吃亏的状态了。
这两种情况无论是哪种,最后受伤的肯定都是股民。该业内人士指出,观察华泰股份的成交量,一看就不是散户的动作。华泰股份历史上成交量最大的就在这几天,一个是昨天,一个是3月份年报披露的时候,现在明显是机构在砸盘。这种不负责任的上市公司为数并不鲜见。就像中国船舶这个公司,300元的时候和30元的时候,公司本身并没有变化,但股价却有天壤之别。业内人士指出,这还是资金和利益的冲突。这反映的最大问题还是这个市场的监管和退市制度不够健全。如果监管机构严查此种情况,杀鸡儆猴,对其他上市公司就会起到震慑作用。现在的情况是,上市公司怎么折腾都没事,甚至串通机构一起玩得明目张胆,问题内幕交易大多难以举证,游戏规则如此,他们有恃无恐。
股民很受伤 内幕交易须严惩
在遭受了巨大的利益损失后,受伤的股民申诉要求高涨,以至有股民在股吧发帖问谁有媒体名记的联系电话,称也许媒体能为股民伸张正义!
有股民称,华泰股份年报绩增200-250%就提前预报,一季报亏损却无任何提示性预报。坚决要求监管部门出来为广大股民伸张正义,严惩此类不良上市公司。更有甚者,欲策划集资进行集体申诉。
据业内人士称,华泰股份会不会走中国船舶这条路不一定,但对内幕交易的严惩势在必行。最近,证监会首尝推论认定内幕交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中证监将会进一步采取措施,持续加大对内幕交易的查处力度;对涉嫌犯罪者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但愿在对内幕交易的严厉打击下,类似玩猫腻的信息披露能有所收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