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博湖苇业浆板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对生产出的浆板进行包装。目前,原料不足制约着我区造纸行业的发展,现有原料根本无法满足大型造纸企业的需求。
近日,新疆造纸协会在焉耆召开了 “第五届会员大会暨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座谈会”,来自全疆的18家造纸企业就如何破解原料有限、消费不足等制约因素进行了座谈。
原料不足挡道企业扩容艰难
“企业扩大规模已受到资源制约。”上市公司——新疆天宏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俊英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文化用纸和生活用纸的年产能分别是4万吨和1万吨,原料全部依靠从北疆收购的芦苇来支撑。每年企业只有先于其它企业把北疆的芦苇收购回来,才能保证全年满负荷运转。而一些分布在南北疆的中小造纸企业只有从大企业购买浆板维持生产。
为解决原料问题,该公司先后种植过芨芨草,用过速生杨,目前正在研究木质素回用和用甜高粱皮来做造纸的原料。
来自自治区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新疆野生和人工培育的芦苇以南疆的巴州和北疆的阿勒泰为主,面积约为165万亩,如如果80%作为造纸厂原料,就有31万吨的芦苇产量。而在新疆产能、产量居前四位的企业中,仅博湖苇业一家企业每年需要收购近30万吨的芦苇才能支撑12万吨的制浆产能。
尽管博湖苇业已先后投入了5000万元进行人工育苇,但新疆只要长芦苇的地方每年还会留下他们的足迹,“因为芦苇是企业的‘命脉’。”博湖苇业总经理徐林说。
只盼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我国造纸业正在迅猛发展中,纸及纸板的产量、消费量均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人均消费量在64公斤。自治区轻工行办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新疆人均纸消费量只有16公斤,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目前,新疆造纸行业产能40万吨,有生产企业199家,其中产能、产量居前四位的企业是博湖苇业、沙驼股份、天宏纸业和南湖纸业。但与全国相比,新疆造纸业还因为生产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长纤维原料不足等制约发展缓慢。
“因为新疆市场需求不大,为了满负荷运转,我们从内地回购废纸,生产加工成文化或箱板纸后,一部分再运往内地进行销售。”一家造纸企业的负责人表示,4000多公里的双重运输,使企业运费每吨增加了上千元,无形中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来有能源价格优势的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徐林也表示,由于新疆市场的消费量很低,他们每年80%的产品销往内地市场,而运输成本的加大也缩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哪里的经济发达就会带动当地的纸消费量,因为所有产品都要包装。”一位造纸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希望新疆的经济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进驻,由此带动新疆纸业的全面发展和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