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市攸县莲塘坳乡居联村泉坪组,至今还保存着有近2000年历史的古造纸术,当地村民每年都会像古代蔡伦那样造纸,造出的纸供当地做包装、祭祀使用,堪称古老造纸术的“活化石”。
泉坪组约20来户人家,不足100人,户户都会用土法造纸。土法造纸整套操作包括伐竹、破竹、沤竹、碾篾、提浆、抄纸、压榨、烘晾等几十道工序。
据当地长者介绍,每年四五月份,村民就会到山上砍楠竹,再将竹子砍成数截,放置水塘中,添加石灰,沤上数月。待竹子沤成棉絮状后,便用脚板反复踩踏直至糊状。然后将其倒入提浆的池子之中,将其浸泡搅匀,称之“提浆”。古代造纸最难的也是最讲究的环节是“抄纸”。山民们用竹簾在木桶中“前后左右”迅速搅动,纸浆便均匀地留在竹簾上,再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木架上,一张张“湿纸”就诞生了。一个熟练的造纸师傅一天可以“抄纸”700余张。如此反复,层层叠加,堆上数万张之后,再用几根木头,配上几股竹绳,运用杠杆原理,进行“榨纸”,将水分压榨出来。榨后的“湿纸”启纸晾干后就可使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