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央行重启汇改,这是自2005年以来的第二次汇率改革,舆论和业界随之一片唱荣之声。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的刺激之下,纸业板块表现抢眼,6月21日,太阳纸业以10.8元收盘,涨幅达8.87%;美利纸业以6.62元收盘,涨幅达9.97%;博汇纸业以7.85元收盘,涨幅达6.51%。

6月21日,受人民币汇改利好刺激,上证A股大涨72.99点,报收2586.21点,涨幅2.90%
造纸业原材料和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此次汇改对进口型企业的利好不言而喻,但是,从行业宏观面来看,二次汇改对造纸业中远期的景气度贡献难免有被放大之嫌疑,在历经金融危机洗牌之后,汇改,对正处于结构调整期的行业更像是一针临时的鸡血。
被高估的行业刺激
造纸行业是我国第三大用汇行业,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纸浆进口国,行业难免对汇率波动敏感。一个较为严谨的观点是,人民币升值,造纸行业受到的是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和出口受损的双向影响,而国内大部分造纸企业出口依存度并不高,故此,汇改对造纸行业的影响利大于弊。
以太阳纸业为例,该公司生产原料中木浆部分有50%供应量需要进口,汇改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升企业净利,“总体来说,算是利好消息。”
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2010年1-5月份,中国累计进口纸浆数量为474万吨, 比去年同期(2009年1至5月累计进口纸浆数量为562万吨)减少15.6%。虽然同期的累计进口纸浆金额由2009年的2,575,616千美元增至3,410,735千美元,涨幅达32.4%,但这其中美元贬值及智利地震引发的全球浆价持续上扬起到主导作用。从单月数据分析,今年4月份进口纸浆98万吨,同比减少17.6%,环比降幅9.3%;废纸进口229万吨,同比减少16.4%,环比减少8.1%。而自2009年5月份以来,无论是纸浆或是废纸,均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更有国内需要放缓的现实摆在面前,因此,人民币升值对行业的利好,在这样的背景下当然要打折扣。
另一方面,从汇改本身分析来看。本轮汇改不进行一次性重估升值,退出人民币汇率实际钉住美元制度,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是双向浮动,不等于人民币单边升值。此外,与最近几年相比,我国进出口已日渐趋于平衡,贸易顺差不断收窄,将目光放向中远期,人民币汇率未来最可能的基调是走势平稳。
历史好景难现
此次汇改,不难让人联想起2005年汇改之后造纸业的牛市行情。彼时,国内林浆纸一体化建设尚未脱离概念期,造纸企业原材料和设备进口依赖程度更高,且2005年7月21日汇改时,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汇改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润率贡献,对整个行业的景气度起到了大幅提升作用。
此番汇改,却不可同日而语。
2005年,国内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造纸行业市场繁荣之极,任何利好消息都能带来锦上添花之妙笔,当时国内成品纸和原材料进口比例远高于现在,受益明显;而目前国内经济正处在增长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下半年增长面临很大的压力,并且,随着国内木浆产量快速提升,行业进出口比例接近平衡,汇改给造纸业带来的受益程度很可能不如市场预期。
其次,国外浆价居高不下和国内市场需求正逢疲软,被压缩的利润空间必然使得行业进一步放缓进口步伐,所谓“成本巨降”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节省不得而知。
相对特殊的是,中低端劳动力供求市场的关系已经发生转变,新一轮企业工人薪酬上涨之势已在暗流涌动。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优势成本不再。对劳动密集型的造纸企业而言,工资标准的提高必将增大企业经营的利润压力。
更何况,在目前欧洲、美国等全球重要经济体处于低谷时期,造纸行业全球市场不振,人民币汇改所带来的利好,多少有隔靴搔痒的意思。
汇改,冷暖自知
汇改之于造纸业,究竟利好在何处,具体到企业层面,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以行业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例:从进口原材料比例来看,华泰股份主要所需进口数目较大;从未来所需进口设备看,专家预计晨鸣纸业未来几年所需进口机械设备数目较大。如果人民币升值4%,华泰股份会节约公司成本为2856万元,可以提高公司EPS0.04元;晨鸣纸业则可以减少的公司采购成本约为5634万元,而岳阳纸业等原材料基本靠自给的企业,成本变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
关于汇改话题,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这种事情自己也要分析,不要被别人一说,就自己好像真的成了既得利益者。直观上讲我们进口的成本是便宜了,但是市场价格是肯定会发生调整的,国外的上游企业会在你的购买力增强之后相应加价,没有人会把利益全给你。汇率的变化是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很难静态的去说谁一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
事实就是这样。
作为公认的“升值受益者”,造纸行业不可能因为一纸汇改文令而改变其应有的发展进程,至少,从目前看来,汇改的短期效应并未对造纸业的未来产生战略意义上的影响。在工信部公布淘汰造纸业432万吨落后产能的目标之后,新一轮行业洗牌即将到来,对造纸企业来说,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是长治久安之大计! |